![]() 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
专利摘要:
一种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涉及煤矿井下运输顺槽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运架小车、支护组件;支护组件包括不少于两个的门式支架,门式支架包括支架顶梁、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支护组件的支护方式是多个门式支架同时支护工作面运输顺槽的方式,在转载机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支护组件的前移方式是将最后一个门式支架卸下,通过运架小车向前运输至最前端,再伸长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使该门式支架再次支护工作面运输顺槽,使得工作面运输顺槽在被支护过程中不存在同一部分被二次、三次,甚至多次的反复支护的情况,也不会因为如此反复的支护方式造成工作面运输顺槽的损害,就不会耗费时间和人力进行修复,相对不会因此影响工作进度。 公开号:CN214330664U 申请号:CN202022109744.0U 申请日:2020-09-23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吴立忠;郭彬福;刘克亮;柳学猛;唐树峰;田建川;罗会强;成敏;朱文超;侯斌 申请人: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Ningxia Tiandi Benniu Industrial Group Co Ltd;Ningxia Tiandi Heavy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E21D23-1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运输顺槽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 [n0002] 煤矿工作面顺槽刮板转载机的体积庞大,为了使其在煤矿井下顺利运作,需要将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进行支护,为转载机提供足够的运作空间。 [n0003] 目前煤矿井工开采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的支护方式是使用超前支架,转载机在工作过程中不停的向前移动,转载机移动一段距离后,超前支架也需要跟随转载机向前移动。由于超前支架的顶梁表面积较大,其与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的接触面积也较大,这会导致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的同一部分被二次、三次,甚至多次的反复泄压、施压,如此反复的支护方式容易造成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的破碎、形成顶鼓等损害的发生,又需要及时耗费时间和人力进行修复,这会严重影响设备推进速度。 [n0004]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非反复支护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 [n0005] 一种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设置在煤矿井下支护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以便于转载机运作包括运架小车、支护组件,运架小车设置在转载机上,能够沿转载机的长度方向移动,运架小车能够带动支护组件沿转载机的长度方向移动;支护组件包括不少于两个的门式支架,门式支架包括支架顶梁,支架顶梁的两端分别纵向延伸有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伸长带动支架顶梁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转载机向前移动后,将最后端的最后一个门式支架的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缩短,并横向旋转最后一个门式支架至预定角度,使用运架小车固定最后一个门式支架,通过运架小车带动最后一个门式支架沿转载机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使最后一个门式支架从其他门式支架的中部穿过至最前端,伸长该门市支架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使其支架顶梁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以此类推,实现门式支架跟随转载机的移动进行循环支护。 [n0006] 优选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还包括支护架,转载机包括破碎机,支护架包括支护顶梁,支护顶梁位于破碎机的正上方,支护顶梁的两端纵向延伸有第三伸缩杆、第四伸缩杆,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伸长带动支护顶梁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以为破碎机处顶板提供防护,支护架的立柱与破碎机相连接。 [n0007] 优选的,转载机还包括机头、中部槽,机头、中部槽、破碎机横向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破碎机设置在靠近转载机机尾处,门式支架位于破碎机与机头之间,且支架顶梁位于中部槽的正上方。 [n0008] 优选的,运架小车包括齿轮、底座、驱动器,齿轮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器的驱动端与齿轮的旋转轴固定连接,以驱动齿轮旋转。 [n0009] 优选的,中部槽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旋转沿齿条移动,以通过此方式使运架小车沿中部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n0010] 优选的,运架小车还包括托盘、及纵向设置在底座上的伸缩件,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底座、托盘连接,伸缩件伸缩带动托盘上下移动。 [n0011] 优选的,托盘上还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与支架顶梁相适配,以使支架顶梁与固定件卡接固定,进而便于运架小车带动门式支架旋转并移动。 [n0012] 优选的,托盘的中心与伸缩件转动连接,以使托盘能够以伸缩件为旋转点平面旋转,进而带动门式支架平面旋转。 [n0013] 优选的,每两个门式支架之间的距离为0.8~1米,多个门式支架平行排列,以满足支护距离要求。 [n0014]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支护组件的支护方式是多个门式支架同时支护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的方式,在转载机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支护组件的前移方式是将最后一个门式支架卸下,通过运架小车向前运输至最前端,再伸长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使该门式支架再次支护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如此循环的支护前移方式,使得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在被支护过程中不存在同一部分被二次、三次,甚至多次的反复支护的情况,因此,也不会因为如此反复的支护方式造成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的损害,就不会因为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的损害耗费时间和人力进行修复,相对不会因此影响设备推进速度。 [n0015] 图1为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的主视图,其中,箭头方向为转载机、门式支架、运架小车的移动方向。 [n0016] 图2为支护组件与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配合的俯视图,其中,虚线绘制的门式支架为该门式支架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缩短后,在旋转前与旋转后的示意图。 [n0017] 图3为门式支架的侧视图。 [n0018] 图4为运架小车的右视图。 [n0019] 图5为固定件的主视图。 [n0020] 图中: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10、运架小车11、底座111、驱动器112、托盘113、伸缩件114、固定件115、门式支架12、支架顶梁121、第一伸缩杆122、第二伸缩杆123、支护架13、支护顶梁131、第三伸缩杆132、第四伸缩杆133、转载机20、破碎机21、机头22、中部槽23。 [n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以图1为参照,下述的所有的方向词“前”为图1中的左,所有的方向词“后”为图1中的右。 [n0022] 请参看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10,设置在煤矿井下支护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以便于转载机20运作包括运架小车11、支护组件,运架小车11设置在转载机20上,能够沿转载机20的长度方向移动,运架小车11能够带动支护组件沿转载机20的长度方向移动;支护组件包括不少于两个的门式支架12,门式支架12包括支架顶梁121,支架顶梁121的两端分别纵向延伸有第一伸缩杆122、第二伸缩杆123;第一伸缩杆122和第二伸缩杆123伸长带动支架顶梁121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转载机20向前移动后,将最后端的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的第一伸缩杆122、第二伸缩杆123缩短,并横向旋转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至预定角度,使用运架小车11固定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通过运架小车11带动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沿转载机2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使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从其他门式支架12的中部穿过至最前端,伸长该门市支架的第一伸缩杆122和第二伸缩杆123,使其支架顶梁121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以此类推,实现门式支架12跟随转载机20的移动进行循环支护。 [n0023] 进一步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10还包括支护架13,转载机20包括破碎机21,支护架13包括支护顶梁121,支护顶梁121位于破碎机21的正上方,支护顶梁121的两端纵向延伸有第三伸缩杆132、第四伸缩杆133,第三伸缩杆132和第四伸缩杆133伸长带动支护顶梁121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以为破碎机21提供运行空间。 [n0024] 进一步的,转载机20还包括机头22、中部槽23,机头22、中部槽23、破碎机21横向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破碎机21设置在靠近转载机20机尾处,门式支架12位于破碎机21与机头22之间,且支架顶梁121位于中部槽23的正上方。 [n0025] 请参看图4、图5,进一步的,运架小车11包括齿轮、底座111、驱动器112,齿轮与底座111转动连接,驱动器112的驱动端与齿轮的旋转轴固定连接,以驱动齿轮旋转。齿轮为不少于两个的双数个,且相同数量的齿轮分别位于底座111的相对两侧。驱动器112为液压马达。 [n0026] 进一步的,中部槽23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旋转沿齿条移动,以通过此方式使运架小车11沿中部槽23的长度方向移动。 [n0027] 进一步的,运架小车11还包括托盘113、及纵向设置在底座111上的伸缩件114,伸缩件114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11、托盘113连接,伸缩件114伸缩带动托盘113上下移动。伸缩件114为剪式伸缩架。 [n0028] 进一步的,托盘113上还设置有固定件115,固定件115与支架顶梁121相适配,以使支架顶梁121与固定件115卡接固定,进而便于运架小车11带动门式支架12旋转并移动。 [n0029] 进一步的,托盘113的中心与伸缩件114转动连接,以使托盘113能够以伸缩件114为旋转点平面旋转,进而带动门式支架12平面旋转。托盘113的旋转中心固定连接有旋转油缸,即旋转功能通过采用旋转油缸实现。 [n0030] 进一步的,每两个门式支架12之间的距离为0.8~1米。门式支架12的数量根据转载机20中部槽23的长度进行确定,多个门式支架12平行排列,以满足支护距离要求。 [n0031] 进一步的,支架顶梁121与第一伸缩杆122、第二伸缩杆123均垂直,第一伸缩杆122与第二伸缩杆123平行;支护顶梁131与第三伸缩杆132、第四伸缩杆133均垂直,第三伸缩杆132与第四伸缩杆133平行。 [n0032] 支护组件的使用方式为:人工将所有门式支架12保持0.8~1米的距离,伸长所有门式支架12的第一伸缩杆122和第二伸缩杆123,使所有门式支架12的支架顶梁121与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接触并支护,打开转载机20开始运作,转载机20运作并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启动驱动器112反转,带动运架小车11移动至支护组件最后端的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的支架顶梁121正下方,停止驱动器112,人工伸长伸缩件114至靠近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的支架顶梁121的位置,人工将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的第一伸缩杆122和第二伸缩杆123缩短,使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的支架顶梁121与固定件115卡接固定,平面旋转托盘11330°~150°,并缩短伸缩件114,保证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悬空,启动驱动器112正转,驱动器112带动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沿中部槽23的长度方向向前移动,并从其他所有门市支架的中部穿过,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由运架小车11移动至支护组件的最前端,人工将该门式支架12拆离固定件115,并将其的第一伸缩杆122和第二伸缩杆123伸长,使其的支架顶梁121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以使最后一个门式支架12变成第一个门式支架12,转载机20继续向前移动时,以上述方式反复操作,如此循环对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进行支护。 [n0033] 支护架13的使用方式为:人工将支护架13的支护顶梁121设置在位于破碎机21正上方的位置,伸长第三伸缩杆132和第四伸缩杆133,使支护顶梁121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转载机20向前移动,破碎机21也跟随转载机20向前移动,人工根据破碎机21的移动距离移动支护架13,即缩短第三伸缩杆132和第四伸缩杆133并移动支护架13,至支护顶梁121位于破碎机21的正上方,伸长第三伸缩杆132和第四伸缩杆133,使支护顶梁121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进而使支护顶梁121始终位于破碎机21的正上方。 [n0034]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9) [0001] 1.一种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设置在煤矿井下支护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以便于转载机运作,其特征在于:包括运架小车、支护组件,运架小车设置在转载机上,能够沿转载机的长度方向移动,运架小车能够带动支护组件沿转载机的长度方向移动;支护组件包括不少于两个的门式支架,门式支架包括支架顶梁,支架顶梁的两端分别纵向延伸有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伸长带动支架顶梁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护架,转载机包括破碎机,支护架包括支护顶梁,支护顶梁位于破碎机的正上方,支护顶梁的两端纵向延伸有第三伸缩杆、第四伸缩杆,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伸长带动支护顶梁接触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并支护,以为破碎机处顶板提供防护,支护架的立柱与破碎机相连接。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机还包括机头、中部槽,机头、中部槽、破碎机横向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破碎机设置在靠近转载机机尾处,门式支架位于破碎机与机头之间,且支架顶梁位于中部槽的正上方。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架小车包括齿轮、底座、驱动器,齿轮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器的驱动端与齿轮的旋转轴固定连接,以驱动齿轮旋转。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槽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旋转沿齿条移动,以通过此方式使运架小车沿中部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000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架小车还包括托盘、及纵向设置在底座上的伸缩件,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底座、托盘连接,伸缩件伸缩带动托盘上下移动。 [000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还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与支架顶梁相适配,以使支架顶梁与固定件卡接固定,进而便于运架小车带动门式支架旋转并移动。 [00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中心与伸缩件转动连接,以使托盘能够以伸缩件为旋转点平面旋转,进而带动门式支架平面旋转。 [000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式支架之间的距离为0.8~1米,多个门式支架平行排列,以满足支护距离要求。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3643963A|2014-03-19|一种多功能隧道掘进机 US3314722A|1967-04-18|Mining machine with rotary cutter horizontally slidable on vertically adjustable guide CN102877840B|2016-01-06|一种采煤设备 CN102913268B|2015-10-14|巷道掘进机移动支护支架 CN214330664U|2021-10-01|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 US3061288A|1962-10-30|Steering means for rotary head tunneling machine CN206419048U|2017-08-18|隧道用门架式多功能支护台车 US3306663A|1967-02-28|Heading and ripping machines for mining CN106837392B|2019-06-07|隧道用门架式多功能支护台车 CN112196599A|2021-01-08|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 US3062518A|1962-11-06|Mining and load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llapsible disintegrating head US3095080A|1963-06-25|Hoe type loading machine CN103485787B|2015-09-09|露天矿开采工作面用自移式转载机 US3121558A|1964-02-18|Scroll type continuous mining machine CN208037396U|2018-11-02|矿用运输装置 CN106050284A|2016-10-26|平行作业式快速掘进支护系统及构建方法 US2993685A|1961-07-25|Drilling apparatus CN105217267B|2017-07-21|矿用移动式柔性胶带运输机 CN203476334U|2014-03-12|露天矿开采工作面用自移式转载机 CN202520309U|2012-11-07|掘进机平行快速锚杆支护作业装置 CN102107618A|2011-06-29|一种工程车辆及其料斗装置 US2981527A|1961-04-25|Mining machine having cutting and breaking rolls and suction transporting means CN203877333U|2014-10-15|重型伸缩输送机 CN102536231A|2012-07-04|煤矿用钻装机组快速推进系统 CN103437797B|2016-03-02|带切口开挖机的组合式液压支架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109744.0U|CN214330664U|2020-09-23|2020-09-23|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CN202022109744.0U| CN214330664U|2020-09-23|2020-09-23|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无反复运支系统|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